精心打造特色文化
2012年03月01日 07:01 罗荣辉 来源:广西日报 热点专题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微博 字号 罗荣辉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精心挖掘和打造特色文化,是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一条途径。
东兰具有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资源。红色历史文化定位可以归结为“三地三乡一中心”。“三地”即广西农民运动的发祥地、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百色起义的策源地。“三乡”即红七军的故乡、韦拔群的故乡、全国少数民族将军之乡。“一中心”即邓小平在广西革命的指挥中心。此外,东兰红色历史文化还有许多突出的亮点,如中国革命的“一个第一”,即东兰县革命委员会是全国第一个人民政权。广西革命的“五个最早”,即最早在广西开展农民运动、最早制定革命纲领、最早在广西开展武装斗争、最早在广西成立农民协会和苏维埃政权、最早举办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等等。如此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在全区乃至全国也不多见。民间民俗文化最突出的是铜鼓文化,东兰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铜鼓)文化艺术之乡”。壮族民间的“三月三”歌节、祈求风调雨顺的“蚂拐节”和瑶族民间庆祝丰收的“祝著节”等历史悠久且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节日,是东兰民间铜鼓文化的代表。利用红色历史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资源,打造东兰特色民族文化,应重点抓好两个方面。
一是精心包装和着力推介红色历史文化。以韦拔群故居等5处红色旅游景区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一批名录为契机,继续加大对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保护和利用好明朝抗倭名将韦虎臣史迹,争取将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红七军前委旧址魁星楼等革命遗址以及全国第一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东兰烈士陵园”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把东兰红色旅游景区打造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
二是开发保护和继承创新民间民俗文化。从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高度,挖掘打造壮、汉、瑶等民族民间文化,培育特色文化产业,打响东兰民间民族文化品牌。继续加强铜鼓文化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加快红水河铜鼓风情村等铜鼓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东兰音乐铜鼓”品牌,使东兰铜鼓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继续挖掘打造民间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剧目,加强民间民俗文化传承人才的培养。
(作者系中共东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
|